元朝天文历法的发展究竟有何突出成就?这些做法使得历法比国外早300年!
- 发布时间:2021-11-26 16:21
- 作者:www.yfxzm.com
元朝在天文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不容忽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元朝有何突出成就:一方面继承了前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积极吸收外来知识养分。元世祖忽必烈和元宪宗蒙哥都十分重视天文研究,促使元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天文学家。
元代城涌现了一批西域的科学家。耶律楚材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为元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跟随成吉思汗出征时,耶律楚材就曾借助星象占卜劝谏成吉思汗不要大开杀戒。后来还在朝廷中主管天气观测和制定历法。他在天文学方面进行的研究给后代科学家以启发和借鉴。扎马鲁丁为回族人,精通天文历法。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他编制了《万年历》并制造了很多天文仪器,还将阿拉伯先进的天文历法引进我国国内。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成立太史局重新制定历法。命郭守敬,王恂,许衡,杨恭懿等人主持此事。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人。他从小跟随祖父郭荣长大。郭荣知识渊博,精通算数、水利,与许多学术界名人有所来往。在这样浓厚的科学氛围长大。郭守敬从小就喜欢读书,并热爱科学,长大后师从著名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刘秉忠。在受命制定新历之后,郭守敬认为,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先制造精密的天文仪器,通过天文测量得到准确的数据。
郭守敬和王恂等人花了三年的时间创造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七宝灯漏等数十种精密天文仪器。这些仪器的精密程度都是前代不能企及的。例如简仪在浑仪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专门用来测量天体座标,应用了滚珠轴承来使赤道圈旋转更加灵活。比欧洲同类仪器的发明早了300多年。圭表是用来观测日影长短的仪器,通过测量可以确定一年中春秋二分和冬夏二至的日期,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郭守敬将硅表的规格从八尺提到36尺,又将圭的刻度精确到毫,从而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精度。
由太史院主管,新天文台分为三层,底层为办公地点,中层为藏书室和仪器室。上层为露天观测台,规模宏大,设备完善。由于观测的局限性,郭守敬又提出在全国其他地方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观测。在朝廷的支持下在全国20多个观测地点设立了观测台,并派十余名专职人员负责指导操作。当时观测范围的最北端到达北极圈附近,最南端则到达今天的越南。西到达云南滇池,东抵朝鲜半岛附近。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实地观测,得到了一批精准的数据。
郭守敬等人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研究之后。终于制定出新的立法,取名为《授时历》。意为“敬授民时”。《授时历》以宋代《统天历》为基础,测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与现在世界公用的阳历与之相同,但晚了300多年。此外,该立法推算的黄赤交角仅与现代测算的数值相差一分,精密度空前!《授时历》颁布之后,一直使用了300多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最久的历法。郭守敬等科学家所取得的天文成就很多,都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集中反映了元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发展。
以上就是在天文方面,元代的突出成就,使得历法比国外早了整整300多年!可以说元代天文历法的发展在我国发展史中不可磨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