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五大传统行业”铸就徐州发展硬实力
- 发布时间:2022-01-17 10:45
- 作者:www.yfxzm.com
近日,徐工推出全新C系列起重机,大到钢铁巨臂,小到螺丝螺帽,所有零部件均为中国制造。过去一年,徐工突破78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发明专利111件、授权专利861件、国际专利19件,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6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集团考察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近年来,徐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鲜明导向,深入做好产业转型大文章,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向中高端攀升。
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剑锋表示,对标对表省党代会明确的“六个显著提升”、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徐州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增强节点意识、答卷意识,保持赶考状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奋力谱写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加强产业支撑,铸就发展硬实力
“五大传统行业”整合整治基本收尾,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57.6%和45%,工程机械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全年预计净增“四上”企业1942家……产业支撑是城市实力的关键,过去一年,徐州产业结构不断调优调高,彰显发展硬核实力。
走进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展厅,一排排装满液体的褐色玻璃瓶罐摆放在展台上,标注着光刻胶单体、树脂、光引发剂等光刻胶组成材料名称,格外引人注目。
光刻胶是芯片研发的重要材料,过去一直被发达国家“攥”在手里,成为制约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之一。作为光刻胶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徐州博康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在193nm光刻胶单体生产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数据显示,目前徐州共获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含制造业单项冠军)70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在苏北地区遥遥领先,成为徐州“6+4”产业体系关键支撑。
不只是“专精特新”企业,放眼实体经济,徐工以“珠峰登顶三步走、进军世界五百强”目标为牵引,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工程机械核心主业进入全球前三,全系列起重机械登顶全球第一;硅基太阳能行业发展全球领先,12寸高端半导体大硅片实现量产、打破国际垄断……
踏上新征程,徐州将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业倍增工程,协同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规模稳步扩张、质态加快提升。
着眼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徐州将加快推进中心商圈打造、市区商品交易市场搬迁、重大文旅综合体建设和高品位商业步行街改造,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融合发展。
聚焦构建“6+4+N”现代工业新体系,徐州将深入实施产业提档、企业提能、投资提速、创新提质、数智提效、园区提标“六大行动”,奋力推动全市工业规模总量、发展质态、产业集聚实现新跨越,实现全市GDP突破1万亿元、工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开票突破1万亿元发展目标。
培育科创生态,点燃发展新引擎
隆冬时节,徐州城东,大黄山硅科技小镇城市会客厅里人流如织,声光电的巧妙结合,让大黄山从传统矿区走向多元新区的发展历程跃然眼前。
在这里,省、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持续上马,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协鑫颗粒硅、鑫晶大硅片、开沃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徐工特种机械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陆续建成运营,昔日“老矿区”启动了创新发展“新引擎”。
除此之外,泉山区蚂蚁胶囊内窥镜机器人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艾易西高分子新材料实现了高端过滤国产替代、景澜金刚石项目自主研发工艺实现工业化量产……一个个成绩,彰显徐州科技创新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徐州将培育良好创新生态放在首位,把科创主体、创新投入、成果转化、政府管理等各个环节链为一体,举多方之力,推动形成创新发展的繁荣局面。“十三五”期间,徐州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招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0家,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聚力创新,徐州正加速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淮海科技城、科技创新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教创新区“一城一谷一院一区”四大创新平台集聚效应,加大高企培育招引力度。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去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63家,新引进领军人才441人,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验收,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未来,创新徐州建设还将纵深推进。根据规划,徐州“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通过实施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等八项任务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发力。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
产业转型更深入、项目支撑更有力、科创动能更充分,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一批特色产业,“6+4+N”现代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正令徐州这座老煤城,以更自信、更昂扬的姿态走向新时代大舞台。
留住绿水青山,绘美发展新底色
冬日暖阳,奎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现场热火朝天。“一条景观亮丽、汉风韵味、综合安全的美丽河道、惠民廊道今年即将呈现。”工程现场负责人韩莉信心十足地说。
像奎河一样,如今的徐州,越来越多的河道旧貌换新颜, 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图卷正在彭城大地渐次展开。
2021年初,徐州市总河长签发第1号总河长令,部署在全市组织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十四五”期间,徐州计划建成1000条美丽幸福河湖。
一年来,聚焦五大类36项涉水工程建设,徐州持续发力、重点突破,以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建设有利契机,建成全市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不牢河治理工程如期完成,有效提升河道沿线区域防洪保安能力;房亭河综合整治控源截污及水系贯通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奎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
生态修复层面,截至目前,徐州共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26.64万亩,修复废弃矿山140座,森林覆盖率连续15年全省第一,因地制宜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公园,构建起极富特色的山水城市构架。
去年,徐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9天,PM2.5浓度同比降低16%,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全省“双第一”。不仅如此,徐州还坚定不移打好绿色发展主动仗,严格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单位GDP能耗下降2.8%,减污降碳成效明显。
“十四五”期间,徐州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筹备组建碳中和产业研究院,积极推进光伏发电、氢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以源头治理为主线,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白云成为徐州“常客”;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制定实施生态修复2022-2025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进山体、水体、林地、农田、采煤塌陷地五大类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筑牢全域生态屏障。
创新治理模式,服务百姓惠民生
前不久,经逐级推荐和资格审查,徐州市文明办遴选出事迹较为突出的20位(组)候选人进行公示,通过网络点赞活动吸收“徐州好人园”塑像入园。
2013年徐州“好人园”开园,至今已经有33座好人塑像矗立在云龙湖畔。33座道德丰碑,集中展示了徐州人民重情重义、崇德向善的优秀品格和道德操守。随着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不断扩大,近年来,徐州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徐州好少年”等模范人物,先进典型事迹影响千家万户。
除了持续打造“徐州好人文化”品牌外,徐州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党建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党建引领、联动融合的治理格局更加成型。
位于潘安湖畔的马庄村,是全国文明村以及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近年来,马庄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大力实施党员“十必联”工作法,针对群众家中出现的上学、入伍等10个方面问题,党员必须上门联系服务,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坚持群众自治、让群众参与,才能不断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去年9月,泉山区政协利用“有事好商量”平台,邀请燃气公司、社区负责人、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开展专题协商,解决了困扰金山新村已久的燃气使用问题。在徐州,“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实践全省领先,乡贤参事会、尊老协会、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服务队、邻里纠纷调解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不断拓展着社会治理新路径。
截至目前,全市163个镇(街道)、2709个村(社区)、18个省级以上园区实现了协商议事全覆盖,创建企事业单位协商议事室237个、界别协商议事室120个,开展协商议事2.5万余次,达成共识3.2万余项,推动解决事关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问题3万余个。
“十四五”期间,徐州将紧盯“智治”,推动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强化万物联网和数据融合,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依托市域跨部门大数据中心平台,在市级层面建设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统一的社会治理智能化系统;依托数据管理中心,推动“智慧小区”广泛互联,为社区居民建立二维码数据库,实现“一户一码”智慧管理。
蝉联幸福城市,托举稳稳的幸福
去年底,在北京举行的“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徐州第四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
幸福源于宜居。走进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鼓楼区环城街道苏电公寓,只见各类车辆有序停放,公共空间格外清朗。去年以来,该小区拆除违建1360余平方米,全面实施管线入地、雨污分流、公共绿化等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如今,徐州列入计划的5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成。依据《徐州市区“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该市还将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2个,进一步提升幸福城市的功能品质。
幸福寄于山水。去年,徐州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圆满完成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新造林面积175万亩、约占全省新造林面积的一半,森林覆盖率达到27.8%、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徐州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幸福在于民生。围绕“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徐州着力织密民生保障网,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完善兜底性、普惠性服务。徐州团市委启动“事实孤儿”居住空间改造关爱行动,累计投入588万元建成交付428间“梦想小屋”,为孩子们打造有个性、有温度的生活学习环境;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增设的儿童救助保护专线正式开通,24小时接受市民求助、咨询以及问题反映,累计受理儿童诉求500余件。
徐州还把“开展适老化改造惠及3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制定改造任务清单。去年,该市完成适老化改造困难老年人家庭3056户,完成任务计划的109%,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满足了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徐州将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加快建设让徐州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羡慕向往的现代化城市,努力让徐州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