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造“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化城市标识
- 发布时间:2022-01-17 10:20
- 作者:www.yfxzm.com
1月12日,苏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举行,瞄准“打造国家级人才平台,建设中国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的目标,苏州将打造人才高地节点之城、产业创新标杆之城、创投资本活跃之城,全面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人才工作品牌。
“苏州是一座容易结缘的城市,是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是一座拥抱未来的城市,当前,我们正在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实现梦想。”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表示,苏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力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的工作品牌,全力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厚植“人到苏州才有为”的底气
1月5日,苏州“新年第一会”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召开,明确了苏州“未来重点工作是什么”, 在这次人才会议上,关于“未来发展依靠谁”的问题,苏州给出坚定答案。曹路宝强调,扛起光荣使命,建设创新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关键在人,关键靠人才,要始终狠抓人才“第一资源”。
会上,11位院士受聘为新一批苏州市“人才特聘顾问”,他们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积极为苏州人才工作建言献策,助力苏州更快更多地集聚全球人才和创新要素。而就在前一天,苏州举行两院院士座谈会,为城市人才发展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寻计问道。“‘人到苏州才有为’,充分表达了苏州对于人才的渴望,也展现了苏州人才工作的品牌和自信。”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教授迟力峰说。
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滋养着代代苏州才俊。“十三五”期间,全市人才总量达321万人、增长41%,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超30万人、增长70%。近三年新增参保大学生近200万人,入选国家级创业类人才连续9年列全国首位,入选省双创人才连续15年列全省首位,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可以说,人才赋予了这座古城深厚的底蕴,而如今,各路英才的汇聚,更让苏州迈向未来底气十足。
底气源自更加明确的引才导向。紧贴产业需求靶向引才,苏州近年来加快人才链向创新链产业链布局,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立足产业端、需求侧,先后制定出台了顶尖人才(团队)“一人一策”、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姑苏创业天使计划等专项人才政策,集聚了一大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战略科技人才、双创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
底气源自更加精准的引才渠道。苏州持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通过平台引才、赛事引才、资本引才、以才引才、云端引才等多种方式,为各路英才“加盟”苏州搭建了一座座“鹊桥”。经过多年的深耕,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校园苏州日”活动等一系列重大引智活动,已经成为了苏州向全球人才发出的“金名片”。
底气还来源于产才深度融合迸发的活力不断增强。全市98%的领军人才企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办了全市六成以上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纳米新材料更是入选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超过20个院士团队、7万多名产业创新人才,构建起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苏州要让人才在苏州现代化建设中‘各展其才’‘各尽其用’,更要成为这些‘逐梦人’‘追光者’成长和发展的沃土。”苏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迈向4万亿元新台阶,全市2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产业集聚人才的交汇点,已集聚了85%领军人才和65%高层次人才,创造了80%以上的GDP和工业总产值,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已经深植苏州的城市基因之中。
让生活在苏州、创业在苏州更舒心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重作用,正成为苏州下好人才制度改革“先手棋”的关键一招。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苏州将以更强的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努力打通人才工作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以更好的创新生态集聚各方英才,力争更多高能级载体落地苏州,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政策集成效应,以更优的组织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为广大人才脱颖而出、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让人才到苏州大有作为,才华在苏州尽情释放。
去年7月,苏州推出了“苏show才”政策一点通平台,打破部门行政壁垒,实现人才政策的个性化匹配和便捷化申报。通过“政策计算器”为人才及其关联企业勾勒“数据画像”,以人工智能实现政策的精准匹配,生成政策适配报告。上线以来,已服务60万余次人才。
前不久,“苏show才”正式上线租房贴“一键兑现”功能,仅需简单的申领和提现步骤,即刻到账。租房贴以往都是通过企业来发放,流程多、速度慢,该程序上线以来,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了补贴“秒兑现”,使用过的创业者惊呼:“5秒操作,5秒到账,体验感极佳。”
全面服务好人才,让人才真正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苏州不遗余力打造舒心环境。“十三五”期间,苏州对人才政策进行提档升级,从2016年的“人才新政40条”,到2020年的“人才新政4.0版”再到2021年的“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条”,人才政策体系架构不断巩固、标准力度持续提升。围绕人才乐居、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姑苏英才卡等一项项“真心实意”的服务举措,直面人才来苏后的“房子”“孩子”“身子”“面子”“圈子”问题,让不少人才深感在苏州创业、工作、生活,一切“都挺好”。
率先建成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机构,发放“姑苏英才服务卡”,为领军人才提供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服务保障;实施人才乐居工程,集成推出“租房贴”“购房贴”“助力贷”等6项组合拳,超8万名人才申报,补贴总额超6.9亿元;以金融“活水”助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出台“人才金融10条”,成立直投规模超20亿元的“姑苏人才基金”,推出最高额度5000万元无抵押“人才贷”,创新开发“人才保”,更有“创·无忧”才富顾问团“一站式”解决后顾之忧,搅活了市场参与人才资源开发的“一池春水”……
“这些立体式、全周期的服务,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苏州,有一种希望叫创业在苏州,有一种惬意叫休闲在苏州’。”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褚文强感触颇深,2019年,他带领团队攻克行业技术研发难题——电机噪声,做到了国内行业先进水平,使得团队获评姑苏重大创新团队,拿到了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而他个人和团队成员,也得到了各级人才评定,大家对这座城市的信任更强了。
“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人才渠道还要拓宽,政策还需加码。”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夏永华介绍,苏州将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池制度”,对在苏高校、科研院所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引进的特殊人才,按规定给予事业编制保障。同时开辟新渠道,滚动支持并新增一批国内外创客育成中心。持续推进博士后海内外“飞地”建设,建设校地博士后联合培养平台,启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
集聚创新集群发展的“人才势能”
寒冬时节,独墅湖畔的姑苏实验室内依然热潮涌动,科研人员紧盯一项项关键技术全力攻关。作为首批“江苏省实验室”,姑苏实验室肩负着争创“国家实验室”的使命,而人才正是它蓬勃发展的最强支撑。400多人的姑苏实验室,科研人才占比超过了90%,一半以上都是博士学历。
除了姑苏实验室,苏州始终坚持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从0到1”原始突破,大力推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太湖科学城、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建设,已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9家,累计引进大院大所超130家,中科院在苏建设的科技载体占其全国布局的五分之一。
“这些高能级创新载体的布局,为各类人才大显身手、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介绍,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苏州还将以“顶天、立地、谋长远”的思路,通过大力汇聚顶尖力量、持续厚植“双创森林”、强化培育青年人才,全面加速引聚科技人才。
以“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大力引进具有科技前沿引领力、科研资源集聚力、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和重大创新团队。力争到未来3年引进20个顶尖人才和重大创新团队;探索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其量身创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战略科学家按需开列人才清单和资源配置清单,开辟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管理自主权充分赋予、财政投入稳定持续的“科研特区”;不断深化姑苏领军人才青年专项,突出引进和培养并重,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并行,全面突破资历、来苏时间限制。
苏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金晓虎介绍,针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人才匮乏的短板,一方面,积极拓展校企人才共育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提升产业人才生态浓度,构建多层次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可靠性检测、标准化研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信创等领域,加快推动国家级人才培育机构在苏落地。
人才是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数字经济时代,各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水平。集聚人才势能,除了形成覆盖引进和培养、塔尖和塔基、个人和团队、创业和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引育体系,还要推进人才评价体系改革。
为了服务广大外籍人才,苏州主动接轨国际人才评价标准,率先开展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累计发布了5批344项比照认定目录,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即可比照认定享受相应待遇。去年,太仓市政府和中国德国商会签署AHK学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18项中德人才评价证书互认目录,更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中德专技人才之间的互认,让人才为产业发展释放更大能量。
剑指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苏州以更大的格局视野谋划人才工作。人才工作会议期间,苏州以征求意见稿形式下发《关于打造国家级人才平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意见》,鲜明地把人才工作放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产才融合鲜明底色,强化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更多人才团队主动投身、全面助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推动创新之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