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助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种植业发展

      • 发布时间:2022-02-22 10:14
      • 作者:www.yfxzm.com

      去年夏天的一个午后,许州达在驻地迎来了他抵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来的首位访客Osvaldo Lima Massago。Massago在当地拥有一片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西红柿、四季豆和辣椒等农作物,但由于缺乏种植管理经验,他的菜地虫害严重。不知所措的他听说有一批中国的农业专家正在当地开展农业合作项目,便想要过来碰碰运气看是否能得到一些帮助。

      那个午后,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许州达当即答应下来。第二天一大早,他如约前往Massago的基地实地查看虫害情况。“他在当地算是种植大户。基地里的植株长势很差,病虫害较为严重,对于辣椒茶黄螨他错误地施用了刺激其繁殖的菊酯类农药,而对于番茄潜叶蛾没能抓准施药时机,仅这两种害虫就可以造成70%以上的蔬菜减产。”许州达说。

      在弄清病因后,许州达和组内专家用了近一上午的时间详细地向Massago介绍了蔬菜的施肥、打枝等各种农艺措施及各种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科学施用农药知识,并将随身携带的农药、化肥赠与了他。Massago听的认真,记的详细。按照许州达的指导,他的蔬菜长势良好,并在两个月后获得了丰收。

      在来到圣普之前,许州达就职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农业农村局,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科学防治指导、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植物保护相关工作。一年前,他受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和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派遣,来到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参加第三期中国援圣普农牧业技术援助项目。

      “很久之前,参加援非任务就是我的梦想。恰逢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文件,详细地介绍了此次任务的基本情况和所需的专业,我认为自己专业对口,并且有信心、有能力能够出色的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许州达说。

      调查研究 夯实基础

      地处非洲几内亚湾东南部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有着热带雨林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全国约有51%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农业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抵达圣普后,许州达迅速与前期专家团队磨合,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探访农业科研院所、中小养殖农户,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种植户的防治手段、农药市场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所负责的植物保护领域是第三期援圣普农技组新配备专业,经过系统调研后发现,无论是在农作物种植还是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当地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许州达说。

      许州达介绍,当地植保工作基础薄弱,还存在种植户及技术人员对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缺乏了解、农药利用率低、新技术研发乏力、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空白、植保技术人员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单一措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以新技术、新理念为依托,开辟一条综合防治、符合当地实际的病虫害防治新道路。” 

      许州达以当地最具发展潜力的作物—玉米为突破口开展植保工作,从而提升圣普粮食及饲料的生产能力,系统性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他和专家组成员锚定玉米生产关键时期所开展的各项农艺措施,从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成本角度分析,编写了当地首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方案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情况等调研报告。

      “我们主要探讨了如何实现植保领域的成本节约和产出获取的最佳平衡,并以玉米示范田的种植和农户自种田的对比为切入点,用事实告诉种植户圣普可以种好玉米,并向他们解答怎样才能种好玉米,提高了种植户的兴趣和信心。”许州达说。

      开展示范 组织培训

      得益于实地调研所掌握的一手资料和多年来的实操经验,许州达和专家组成员在当地开展了多项示范工作,致力于探索出一个立足当地实际的农业生产示范点,旨在以此为基础,辐射全国农业领域,稳步提升其农业发展水平。

      2021年11月10日,第三期项目组的标志性示范项目——粮食干燥棚建设完工,并于当日举行了揭牌交接仪式。

      “该粮食干燥棚是应圣普农科院请求,为解决其玉米等粮食晾晒困难而建。由圣普农科院起草设计方案,我们完善并牵头建造而成,面积达200多平方米,是本期项目合作重要内容之一。”许州达说。

      2021年11月10日,中国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牧业技术援助项目组在农科院揭牌启用中国援建的粮食干燥棚。(许州达提供)

      为了提升示范成效、让农作物幼苗茁壮成长,许州达在示范工作的开展中还积极推广病虫害的绿色综合防控措施,并引导农科院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和蔬菜种植示范户采取黄篮板色诱、自配物理农药喷施、灯光诱杀等物理措施,对番茄、辣椒的绿色防控进行对比试验,最终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病虫害物理防控措施。

      此外,他还针对圣普农药价格高昂的问题,积极研究配制环境友好型、低成本的物理农药,代替部分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第一批仿矿物油原理的植物源农药已配制完成,将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药效对比试验,后续将继续观察药效,完善配比。”许州达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州达深知对于植保类的农作物养护知识,仅仅通过试点示范不能让技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还要将植保知识、操作技术等传承和延续。为此,许州达和专家组成员决定面向当地农业技术官员、中小养殖户、农业学校学员等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从而让农业同行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解决圣普农作物种植尤其是植保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玉米等作物的高产种植技术以及植物保护相关知识是我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病虫害的鉴别、防控技术推广、农药科学使用知识的普及等。” 

      对于不同的人员,许州达还制定了不同的培训内容。针对普通农户,他以农户最关心的产量及收益问题为切入点,简单明了地介绍各时期的防治举措,如针对不同病虫害如何正确选用农药,怎样来实现成本的最大化节约等问题;对于农业技术人员,他以田间实例为模板,偏重理论介绍,讲授怎样实现真菌、细菌和病毒病的正确鉴别,病虫害传播途径,有效抑制病虫害的举措等。

      “对于农业院校的学员们,我主要介绍先进农业发展现状,以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为实例,来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许州达说。

      2021年12月3日,许州达在Lobata县Caldeiras社区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许州达提供)

      截至去年12月底,许州达共培训200余人,培训效果显著,学员都对这位中国来的植保专家交口称赞。“每次培训结束后都会有很多学员询问我的联系方式,还有一些像Massago一样的学员直接带着疑难问题专门来到驻地上门求教。这都是对我们农业专家组努力付出的最好肯定。”许州达说。

      勇担职责 牢记使命

      小时候,许州达非常羡慕军人能为国效力。虽然“身披戎装,保家卫国”的愿望一直没能够实现,但这次的援非任务却让他充满为国效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援外制服就是我的军装,援外徽章就是我的军徽,神圣如斯。在当今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条件越是艰苦、环境越是恶劣,我身上的使命感就越强,这种使命感就是让我无所畏惧的力量源泉。”许州达说。

      为了此次援助工作,和所有援外专家们一样,许州达也做出了很多牺牲。“两年里我要舍弃一切在家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在报名之前也曾犹豫过,征求家人同意时也曾无法开口,但妻子和两个女儿非常理解我、关心我,知道参加援非任务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我必须要感谢她们的支持、理解和所承担的一切,让我可以安心的追寻‘诗和远方’。”许州达说。

      来到圣普后,许州达时常能感受到圣普人民的热情和友好。走在路上随处可以听到中文的‘你好’二字。驻地附近的几个非洲小朋友更是让他感动。“他们和我女儿的年龄相仿,但由于语言不通,交流其实并不多,甚至不知道他们名字。我曾以一个足球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就在当晚,他们竟然拿了两个冬瓜和一条鱿鱼来驻地作为回礼。”许州达回忆道。

      许州达和他的圣普朋友们。(许州达提供)

      “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的更多,淳朴的圣普人民是我们的朋友,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希望圣普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好,祝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许州达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