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出身的元朝建立后对于农业生产有着怎样的安排?
- 发布时间:2021-12-02 15:37
- 作者:www.yfxzm.com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当中,曾经涌现出数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它们虽然在政治制度、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有所差异,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却大多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王朝的存在,使我国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
虽然我国历史的主流是汉人文化,但其中却依旧涌现出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我们今天要说的元朝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元朝的征服活动曾给中国广大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其之后对中国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稳定却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元朝的建立过程当中充满了汉文化的影子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中,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的斗争几乎从未停息,从先秦时期开始便已经有了相当确切的记载。到了宋朝时期,这一斗争更加激烈,并且因为宋朝本身在军事上的弱势而使汉族陷入轮番的劣势状态当中。
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蒙古族开始从草原之上崛起,并且最终取代了金朝、灭亡了南宋,建立了在中国境内的大一统王朝——元朝。
虽然出身于草原且是蒙古族人,但忽必烈本人对汉文化却并未如其他人一般置之不理。相反,早在幼年时期,忽必烈就接受着相当高级完整的汉文化教育,经常听取三纲五常、正心诚意等汉文化浓厚的学说。
在之后的成长过程当中,忽必烈又先后接触到刘秉忠、赵壁、王鹗、张文廉等汉人,深受他们的影响之下,忽必烈本人对汉文化也表现出更加亲近的态度。当蒙哥继位成为大汗后,忽必烈被任命以掌管漠南地区的汉地事务,他也因此得以大规模推行汉法,将自己的思想主张落到实际上面。
可以说,忽必烈的政治生涯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汉人接触,大部分土地也都是汉地。与其他兄弟姐妹相比,忽必烈的汉化思想最为浓重,这使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蒙古族本部的支持,但却得到了汉人大地主的拥护,为其之后争夺帝位的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蒙哥在合州攻打钓鱼城不成去世后,忽必烈在一众大臣的支持下成功即位并战胜阿里不哥,甚至其即位诏书都充满了汉文化的味道。之后历史的发展就不必多说,忽必烈灭亡南宋、建立了大元帝国。事实上,阿里不哥此人一向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如果是由他即位成为大汗,那么汉文化在当时很显然一定不会成为元朝的治国主流。
而汉文化产生的基础——农业,自然也会受到忽视打压,那么也就谈不上恢复农业的生产秩序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只有由忽必烈才能使元朝从游牧社会转变为农耕社会。虽然这种转变相当不彻底,但也肯定比阿里不哥当政好得多。
二、元朝恢复农耕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授予民众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以耕种
自北宋灭亡以后,金国就基本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土地,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统治。由于女真在灭亡辽国与北宋之前尚且处于部落制度时期,这使其即便建国、但在政治制度上面依然显现出不成熟的状态,被迫采取了贵族和议的勃极烈制度,直至后期才转变为单一的汉文化政治制度。
正是因此,贵族在金国内部拥有相当强大的势力,他们大肆侵占土地,再加上金国后期朝政的腐败,金国内部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流民问题。直到蒙古将金国灭亡,这一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因为常年的战乱而变得更加剧烈,最终导致了蒙古在金国原统治区域立足不稳的情况。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忽必烈采取了授予土地的政策。一方面,他将大量原金国贵族、现蒙古贵族拥有的土地进行收缴,强迫他们将自己占有的土地奉献给国家,从而使国家能够做到有田可授。对于那些汉人地主,虽然忽必烈因为仍然需要他们帮助自己立足汉地而无法做到如此力度的打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土地侵占行为。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常年的战乱,使中国北方土地的人口数量锐减,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无主荒地。对于这些荒地,任由农民去耕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得益于此,忽必烈统治初期的土地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除了直接授予土地外,忽必烈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吸引民众耕田、提升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一来,忽必烈降低了金国末年以来的高额税负,极大地缓解了农民的生活压力。二来,忽必烈对官员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考核制度,迫使他们必须在自己的任职期间内干出一番事业来,提升了官员的清廉度。
三来,出于重视汉法的原因,忽必烈还编纂出了《农桑辑要》这本书,使农耕劳动变得更加规律。正是因为这些措施的存在,为那些饱受战乱和压迫的流民创造了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安稳的生活环境。当然,这些措施在元朝中后期就成了一纸空文,使元朝在短短百年间就走向了灭亡。
2、对于汉人持防范态度
之后随着元朝的统治逐渐稳定下来,忽必烈的政治措施逐渐转向针对于汉人地主。相比于汉人地主来说,蒙古贵族对于土地的重视程度要更低一点。对他们来说,土地与金银珠宝一样,都是一种财富。
因此,忽必烈收回蒙古贵族土地的过程要顺利得多,一般来说只需要给够钱就可以将他们手中的土地成功收回。相反,对待汉人地主,忽必烈不仅对户口一事做出了相当严格的管理以防止出现地主大规模土地兼并的行为,同时还废除了诸侯世守的政策,防止汉人地主在本地的势力愈发强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法其实本身也存在相当严重的弊端,需要统治者极为注意和防范。
另外,忽必烈对于高利贷的治理也不得不提。在古代社会当中,自耕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低下,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就会导致他们走向破产。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就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然而,从地主手中借过来的钱,他们却基本不可能还上,最终只能成为为地主工作的佃户,并且加剧土地兼并现象。
有鉴于此,忽必烈将高利贷的利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民间贷钱取息,虽逾限,止偿一本息。”用利滚利来计算利息的方式被全面禁止。对于民间自发的借贷行为,忽必烈则没有进行过多的限制,毕竟每个人总会有困难的时候,向其他人借钱的情况实在是在所难免。
3、屯田制的出现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发展
屯田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也正是这一制度的大规模实施才为西汉战胜匈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种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来进行垦荒行动的政策,屯田制不仅可以满足军队在征战过程当中的物质所需,提升军队战斗力和降低政府财政负担,同时还能够使大量无地农民得到土地以进行耕种活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屯田制往往是军队远征在外而不得不实行的一种制度,这使实施屯田制的区域大部分都是边疆地区,如西汉时期的漠南漠北。在这种制度下,这些原本应该是了无人烟的地区开始得到发展,并最终泽被后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屯田制确实是一种发挥出超越时代的作用的制度。
到了元宋交替之际,虽然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本身对于屯田制并不了解,但在一众汉臣的建议和指导下,忽必烈最终还是将屯田制实施开来,当时还未被征服的云南便是第一个实施区域,“乞免益昌赋税及徭役,漕粮、屯田为长久计,并从之。”在看到屯田制的效果后,忽必烈又相继在其他地区继续实施屯田制,将其大规模推广开来。
不同于原先只是将屯田实施于边疆地区,为了恢复因为战争而被破坏地区的正常生产秩序,忽必烈还经常在蒙古军队攻占的地方实行屯田制。
此外,为了补足边疆地区劳动力不够的情况,忽必烈还从中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移民活动。这个活动对中原本地居民来说极为不公平。但对于边远地区来说,正是因为这些人口的到来才最终促进了本地的发展和繁荣。
三、总结
总的来说,元朝之所以能够从原先的游牧体系转变为农耕体系,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忽必烈本人对于汉文化政策的青睐。虽然蒙古人的征服活动对广大中原地区造成了相当沉痛的灾难,但忽必烈作为一个征服者,能够做到尽量恢复被征服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
然而,忽必烈一人终究还是难以改变整个蒙古族对于汉化的态度,元朝虽然在军事上占领了中原,但在文化上始终处于劣势,并最终在短短百年间便走向灭亡,就如一颗流星般灿烂却又消亡的迅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