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仅建国两年武王竟因何原因郁郁而终
- 发布时间:2022-02-17 10:08
- 作者:www.yfxzm.com
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但仅仅过了两年,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这是为何?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姬发儿子之中最优秀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旦。
在历史上,周与商曾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双方还通过联姻使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可以说是患难与共的生死兄弟。
但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叶,周出现了一个文治武功的君王季历,他在位期间极大发展了周的国力,还让周的国土面积大为扩张,但这引起了商王文丁的猜忌,竟然找借口将季历骗到朝歌囚禁起来,季历不堪受辱,最后绝食而死,周人的仇恨从此刻开始埋下。
在后来数百年岁月里,周埋头苦干发展自身实力,等待着向商朝复仇的时间到来,到姬昌继位的时候,周的实力已经得到极大提升了,国土面积也超过了商朝,姬昌因此产生了取代商朝成为天下之主的想法。
姬昌继位后期,商纣王帝辛对他十分猜忌,曾将他关押在京城,后来他的属下赠送给商纣王大量钱财和美女,并答应割让洛西之地后,他这才得以返回封国。
姬昌返回封国后,开始加快步伐准备讨伐商朝,但可惜的是,还没等他动兵,他就因病去世了,死时九十七岁。
姬昌去世前,他曾留下遗言给姬发,让他继位后继续准备讨伐商朝,姬发留着眼泪发誓一定要完成先辈的遗愿,取代商朝成为天下之主。
姬发继位后,一方面重用姜太公和周公旦等贤能之人,并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另一方面又积极联络各诸侯国,并在表面上对商纣王表现得谦卑恭敬,以此来麻痹他。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商纣王这个人,他或许是被黑得最惨的一个君王了,各类史书都将他描述成历史上最典型的暴君,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是个很了不起的君王,他很有才能,也很有智慧和手段,历史上关于他的一些负面记载,很多都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书写的,如果商纣王最终打败了姬发,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就将会被世代歌颂了。
不过,商纣王也确实做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比如说实施严酷的刑罚,致使各诸侯国与中央离心离德;为了扩大王朝的版图,商纣王还大兴兵戈,在任期间多次讨伐东夷诸部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战绩,但却也消耗了自身力量,还给姬发钻了空子。
其实商纣王做的这些事并没有什么大错,因为商朝发展到商纣王之时,各诸侯国的实力与中央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如果商纣王不通过严酷的刑罚限制各诸侯国,不通过征讨东夷诸部落来加强自身实力,商朝何以继续担任天下之主呢?
说来说去,其实问题很简单,商纣王使用了猛药去挽救深受分封制之害的商朝,但他最后失败了,而让他失败的那个人,就是一心想着谋反的姬发。
姬昌去世后不久,姬发曾带领军队东征,当他走到孟津的时候,那些不再支持商朝的诸侯国国君和部族首领纷纷跑去与姬发结成盟约,史称孟津观兵。
事实上,姬发这一次不是真的要攻打商朝,因为商朝的军队人数很多,商纣王也不是个庸碌之辈,硬打的风险太大了。
姬发之所以做出准备要攻打商朝的姿态,其实就是在试探各个诸侯国,看看他们究竟是站在哪边。
据记载,当时与姬发达成盟约的君主和首领总共有八百人之多,这让姬发有了信心消灭商朝,但他当时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以时机不成熟为由退兵了。
姬发继位后第四年,商纣王再次带领主力部队征讨东夷,商朝都城朝歌因此空虚,姬发觉得时机到了,就果断发起了对商朝的战争。
在战争的最初阶段,由于商朝军队远征在外,姬发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推进到了距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
不久之后,得知姬发起兵造反的商纣王也班师还朝了,很快他就带领十七万军队(也有说七十万的,但我认为十七万比较可信)到达了牧野前线。
当时的情况是,姬发有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人数虽然比商朝军队少,但都是长期接受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师,并且有姜子牙这位大军师坐镇指挥,战斗力爆表。
反观商朝这边,虽然总兵力有十七万人之多,但这其中一大半都是临时召集的奴隶和从东夷捉来的俘虏,他们长期遭受压迫,对商纣王恨之入骨,肯定不会拼死作战。
其实,商朝的正规军队人数原本并不少,但因为长期征战而消耗太大,所以商纣王不得不临时拼凑起一起看起来庞大的军队去与势力强劲的周军作战。
果不其然,双方刚一交战,商朝军队中马上就有很多人临阵倒戈,他们加入到周军中反攻商朝军队,很快就将商朝军队给击败了。
商纣王战败之后,带着残兵败将逃往朝歌,而姜子牙则带兵在后面紧追不舍。
商纣王到达朝歌后,自知无法再抵抗了,于是登上鹿台自焚而亡,从这一点来说他还是很有骨气的,这跟昏君暴君的形象相去甚远。
商纣王死后,姬发很快就到达了朝歌,他宣布商朝灭亡,改国号为周,定都镐京,周朝正式建立。
不过,商朝虽然灭亡了,但这不代表姬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我们都知道,周朝原本只是个诸侯国,以小邦的身份推翻了一个王朝,突然掌控面积如此之大的国家,面对的政治环境还是相当恶劣的。
首先,商朝虽然灭亡,但依然有很多诸侯国是支持商朝的,他们都是潜在威胁。
有多少国家支持商朝呢?史书记载有六百多个小国家依然支持商朝,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殷商后裔建立的国家,如果不用武力征讨,他们是很难服从周朝统治的。
其次,商朝王室后裔中,依然有实力强劲之人,比如说商纣王的叔叔箕子,以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此二人在殷商遗民中享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箕子,他在商朝灭亡后带着族人去箕山隐居起来,姬发很担心他会号召殷商遗民一起反对他。
再次,商朝存在了近六百年,殷商遗民人心并不在周朝,如何管理他们,让他们不要反对周朝的统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最后,那些帮助周朝建立的诸侯国都是有大功劳的,姬发本人是靠造反上位的,他当然会担心这些诸侯国也效仿他造反,所以如何处理与诸侯国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姬发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件事:
第一,周朝建立后不久,姬发就派兵征讨尚未臣服的商朝诸侯,花了很长时间才征服了九十九个小国家,后来又有五百多个国家名义上表示臣服;
第二,姬发派人寻访箕子,试图让箕子为已所用,从而消除隐患,虽然箕子拒绝了姬发的邀请,但他也没有反对商朝,而是带着族人去了朝鲜,后来还建立了箕子朝鲜。
姬发还分封武庚于殷,让他继续统治殷商遗民,其目的是向天下人宣示自己并无灭殷绝祀之意,从而安抚殷商遗民;
第三,在殷周边设置三个国家,分别是邶、墉、卫三国,封给霍叔,管叔和蔡叔,目的是让他们监视武庚,不让武庚有叛乱的可能。
并且,姬发还分封古代有名帝王的后代,目的是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崇德报功之意,从而感化民众,稳固自己的统治;
这里是文章图片\7.jpg
第四,新建齐,鲁,燕三国,将这三个国家分封给姜子牙,周公旦和召公奭,这么做的用意有二,一是进行区域开发,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军队实力;二是在殷的后方建立一个基地,从而形成牵制之势,防止武庚发动叛乱。
除了齐,鲁,燕三国之外,姬发还分封了七十多个小国家给王族成员和功臣们,这些诸侯国有别于商朝遗留下来的诸侯国,是真正可以维护周朝统治地位的国家,也是拱卫周朝安全的屏障。
第五,新国家新气象,姬发为了适应形势,建立新的宗法制度和井田制度,目的是规范人民的行为举止,重新划分了天下财富的掌控权,中央的统治地位因此得以提升。
为了做这些事,姬发花费了近两年时间,乍一看,他考虑得很细致周到,周朝的统治地位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姬发心中,有一件事始终围绕着他,那就是分封制对国家的危害实在太大,但他并没有能力去消除。
分封制在周朝建立之前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到姬发建立周朝之后,又新增加了几十个诸侯国,留给周王室的土地已然是不多了,这事想想都让姬发难以入眠。
更要命的是,别看姬发采取了这么多措施来维持他对诸侯国的统治,各个诸侯国也表面上表示服从,但毕竟周朝建立的时间短,真正心服口服的国家,其实并不多。
这里是文章图片\8.jpg
举个简单的例子,姬发分封姜子牙于齐国之后,姜子牙就带着人马赶往齐地,当他风尘仆仆地到达淄河西岸的时候,刚好遇到莱国军队正在涉水杀来,双方马上就变得剑拔弩张了,形势十分危急。
原来,莱国是商纣王分封的诸侯国,商朝灭亡之后,莱国虽然臣服,但并不老实。
后来,莱国听说姜子牙被分封到齐地营丘,就准备趁姜子牙立足未稳抢夺营丘,只不过他们打错了人,姜子牙可是打仗的老手,很快就率军击败了莱国军队。
试想,一个小小的莱国就敢跟姜子牙叫板,那么强大的殷又会怎么做呢,武庚如果起兵造反那问题可就大了,霍叔、管叔和蔡叔有能力阻止他吗?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周朝的统治地位实在是太虚弱了,随时都有可能出乱子。
除了殷商遗留的诸侯国之外,姬发最不放心的还有新封的诸侯,尤其是以姜子牙为首的功臣集团,他们个个都本事大,很难保证他们没有异心。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姜子牙虽然是功臣,但他毕竟才能太高,而且功高震主,任何一个君主都不会对他放心的。
这里是文章图片\9.jpg
有一个说法是,姬发之所以分封姜子牙到齐地区搞开发,其实是一种流放措施,并且姬发压根就不相信姜子牙能够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姜子牙很快就发展壮大了齐国,而且齐国后来还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这是姬发万万没想到的。
另外,诸侯国多也就罢了,问题是姬发手上的兵还不多,因为他的军队在与商朝交战的时候损失还是非常大的,还没恢复过来,此时如果有大诸侯国叛乱,那就不好对付了。
凡此种种,都是分封制带来的隐患,别看姬发是所有诸侯国的统治者,但其实每个诸侯国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占领了全国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留给姬发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了,这是他心中的痛。
在这种情况下,姬发当然是要殚精竭虑了,这消耗了他相当大的精力,再加上他年纪也大了,所以他在建立周朝后不到两年就病倒了。
姬发一病倒,群臣就开始紧张了,因为许多诸侯国听说姬发生病了,都开始暗自谋划起兵造反了,姬发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更加忧心忡忡了。
这里是文章图片\10.jpg
后来,姬发的病情稍微好转,诸侯国又都老实了,但这只是他的回光返照,没过多久他的病情就再次加重了,他在弥留之际还在担心诸侯国问题,并且为年幼的继承人姬诵感到忧心。
姬发去世后,他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武庚最终还是发动叛乱了,而且规模浩大,大有复辟商朝的趋势。
当时姬诵还年幼,朝政由姜子牙和周公旦等人主持,在齐国兵力的配合下,周朝军队最终平定了武庚叛乱。
武庚叛乱虽然被镇压了,但这极大凸显了分封制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周朝还存在大量殷商遗留的诸侯国,这些国家大多都是潜在的雷,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虽然一般的诸侯国很难击败周朝军队,但周朝军队如果一个个去平乱,自身的消耗将会很大,这将对周朝的安全和稳固极为不利。
所以说,姬发当初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问题在武庚叛乱之后被放大,引起了周公旦的重视,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这里是文章图片\11.jpg
比如说,周公旦继续分封王室成员,用他们监视或者逐渐替代旧的诸侯国;将国都迁往更靠近东边的洛邑,建立完全由周人组成的军队“八师”,并将殷商顽固分子迁移到洛邑监视起来;制定周礼,用道德礼法去改造和约束人民,等等。
总之,周公旦花了很长很长时间,终于是将分封制的影响力降低到最小,但依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周公旦去世后几十年,就又有诸侯国作乱了;到周穆王时期,诸侯国与周朝的实力差距大幅缩小,西北戎狄也开始兴起。
到周幽王时期,周朝对诸侯国的统治地位已经十分虚弱了;西周灭亡后平王东迁,虽然暂时让周王室得以延续,但实权很快就被强大的诸侯国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拉开序幕,此时距离周朝建立不过二百七十年而已。
周朝一共存在了八百余年,但因为分封制的影响,周朝对诸侯国有实质统治地位的时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其他三分之二都是大诸侯国称雄称霸、不断吞并小诸侯国的时间,直到最终由秦国再次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这里是文章图片\12.jpg
所以说,周朝的建立是带有先天不足的,姬发虽然意识到了分封制的危害,但他对此无能为力,因此郁郁而终;而姬发之后也没人能解决分封制这个问题,他的后人唯一做到的事情,也只不过是确保自身名义上的统治地位罢了,并且这还是诸侯国博弈之后相互妥协而产生的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