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大志不怕晚的唐宣宗李忱36岁登基施才
- 发布时间:2022-01-16 15:59
- 作者:www.yfxzm.com
公元前200多年,在同一片星空下,生活着这样的两个人。13岁,嬴政登基;而10岁的刘邦还在老家爬树。22岁的秦始皇亲政理天下,18岁的刘邦无业小民。38岁的秦始皇一统天下,而刘邦只是一个沛县小县令,不能在基层的基层干部。
一个奔四奔五的中年男人。按照古代的人均寿命,这时候的刘邦土都埋了大半截,但即使到这份上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47岁刘邦起兵,7年后成功称帝。刘邦从一个基层小吏,建立起了百年基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一统帝国汉朝。
同样的,相距近1000多年,生活在公元800多年唐朝的天空下,36岁的李枕,装傻装出一副憨厚的样子,让一群宦官把他抬上皇位。这就是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和刘邦一样也是胸有大志不怕晚的帝王。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儿子。李怡并非唐宪宗嫡子,而且名次比较靠后,所以几乎是没有可能继承皇位的。长庆元年(公元821年)3月,唐穆宗封李怡为光王,并以亲王的身份住在十六王宅中。
自从唐朝的继承制度,在唐敬宗之后,由原来单一的“父死子继”,逐渐开始出现“兄终弟及”后,十六王宅里生产了不少皇帝,唐敬宗之弟唐文宗就是其一。
光王李怡是个木讷的王爷,大家认为他是最不能构成威胁的亲王。其他王爷经常戏弄和取笑他。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都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李怡成了皇叔,是长辈,但几乎没有受到过这几位皇帝侄子的尊重。
唐文宗曾笑言道:“谁能让皇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王爷们本来就经常戏弄光王,如今听说皇帝有赏便纷纷离席前去逗弄他。但奇怪的是,无论众人怎么捉弄,光王就是一言不发,而唐文宗看着他木讷的样子大笑不止。
文宗之后的武宗性格颇为爽直,对这位皇叔更是无礼,经常以捉弄取笑他。武宗曾一度怀疑光王的沉默寡言和与世无争的态度是故意装出来的,从内心深处怕光王对自己的威胁。根据《续皇王宝运录》中的记载,唐武宗为了除去自己的皇叔,偷偷命宦官将光王幽禁起来。后来唐武宗命宦官们把杀了,欲除心中不快。光王被宦官解救了出来。
无论如何,唐武宗虽然用尽办法打压和折磨他,李怡还是坚强地活在这个世上,而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一切人事都豁达的胸怀,渐渐地打动了众人的心。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诸多的记载中,都是因为不忍和同情冒着欺君之罪保存了他的性命。
从光王之前的经历来看,他的人生可谓是坎坷不断。但纵观他的一生,他所受到的苦难还远远不止这些。武宗时期,还在做光王的李怡曾经有一次和唐武宗外出。在回来的途中,李怡不慎落马,顿时就昏迷了过去,但周围居然没有任何人发现。
那时正值寒冬,室外更是冰天雪地,李怡的命运又一次悬在了生死之间。也许是上天特别眷顾宣宗,半夜二更的时候,他竟然苏醒了过来。醒来的他浑身冰凉,没有一点力气, 但此时四周空无一人。就在这个危急的关头,一个巡夜之人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李怡。
此时的李怡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对他说道:“我是光王,不幸坠马落在此处,能不能给我一碗水喝? ”巡夜之人看他实在可怜,便取了一碗水给他。李怡喝了水后,身体逐渐恢复了一些知觉,便踉踉跄跄地自己走回了十六王宅的住所。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饱受磨难的光王在武宗死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唐武宗不幸英年早逝,由武宗长子是幼童。这样光王李怡复出而来。其实早在唐武宗病重之时,宦官就已经蠢蠢欲动。因为对于晚唐的宦官来说,皇帝的更替是一次进行权力重组的大好机会。只要在这个关键时刻选准了对象,日后的富贵荣华便唾手可得了。
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利益驱使,内侍仇公武首先提出支持光王李怡为帝。仇公武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宦官们知道光王李怡是憨痴之人,即位之后无所作为,一定受宦官们摆布。所以仇公武拥立光王的想法一经提出,马上就得到了左军中尉马元贽的赞同。
会昌六年3月,唐武宗的遗诏:“皇子冲幼,须选贤德, 光王怡可立为皇太叔,更名忱,应军国政事令权勾当。”意思是武宗的皇子年幼,而光王李怡贤德,可立为皇太叔,正式即位之前代理国事。
遗诏颁布后,李忱代理朝政,很快把唐武宗因病积压的政务处理得有条有理。自信的果敢坚毅,完全与呆滞憨厚判若两人。李忱的不俗表现让所有人大惊,群臣们因拥有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而高兴和欣慰。光王的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背后真实的心机和目的可见一斑。
无论如何,李忱还是在重重阻碍下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会昌六年3月23日,唐武宗驾崩,皇太叔李忱即位为唐宣宗。李忱时年36岁,是唐朝登基皇帝中年龄较大的一位了,同时,也诠释了胸有大志不怕晚的格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