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检六下罪己诏为何没能一挽狂澜救大明

      • 发布时间:2022-01-03 14:48
      • 作者:www.yfxzm.com

      一生勤政,奈何能力不够,最终一根白绫成就“君王死社稷”,有人鄙夷他的能力,胡乱搞事,说明朝就是毁在了他的手上;也有人同情他的遭遇,勤政治国还是挽不回明朝的局势。

      是朱由检运气不好,接过了气运已尽的大明?还是他自己的问题,导致明朝走向灭国?

      朱由检

      01

      天启七年,皇帝朱由校自知命不久矣,且没有子嗣,便把皇位传给了信王朱由检。

      临死前,朱由校还跟朱由检说,魏忠贤、王体乾这些人都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可以放心大胆地用,还封魏忠贤的侄子魏良栋为东安侯,这位仁兄,你还真的是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哩。

      朱由校

      不过虽然朱由校没拎清,朱由检还是分得明的。朱由检登基入宫第一天,担心魏忠贤刺杀

      拿着佩剑守了一夜,牢记皇嫂张皇后的话,宫中任何东西都不敢吃,饿了就吃自己藏起来的饼,一个皇帝当到这个份上,当真是令人唏嘘。

      朱由检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一切祸乱朝纲的宦官,但想扳倒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的魏忠贤谈何容易,首先就没有人敢站出来揭发。

      为了让魏忠贤等人放松警惕,朱由平常表面上嘉奖这些宦官,暗地里一直在想办法削弱这些宦官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在宦官当道的年代,能站在朝堂上的,都是聪明人,办事能力先不提,就说观察风向,那绝对个个都是人精,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提高警惕。

      估计魏忠贤也想不到,扳倒他的行动竟然是由自己人发动的。

      天启七年,御史上疏弹劾崔呈秀

      却给魏忠贤说好话。要知道这崔呈秀可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估计这波操作整的他也是一脸懵,对阉党的清算,也由此全面开始。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

      弹劾魏忠贤的奏折不间断地出现在皇上面前,吓得他一直跑到朱由检面前哭诉,皇帝倒是很沉得住气,一直不动声色。

      直到钱嘉征上奏,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行,魏忠贤觉得自己大势已去,向朱由检提出回老家安享晚年,得到朱由检许可。

      本来这

      魏忠贤是可以逃过一劫,但他非要作死,出京的时候带的亲卫高达一千人,马车四十余辆。

      这无疑刺激到了朱由检敏感的神经,大明朝还有那么多百姓吃不饱饭,你一个死到临头的宦官,还有这么多人和钱,这怎么可以?随即命锦衣卫将魏忠贤抓回京。

      亲兵,家财都散尽的魏忠贤最后在客栈中听着小曲儿自杀而亡,也算是大快人心

      大祸害清除了,剩下的就是底下的小喽喽,只要是和魏忠贤沾边的,不是被处死就是流放或是禁锢终身,高达两百多名太监分别被定罪处置。

      除了清除阉党势力,还有就是为一些受到宦官迫害的东林党人平反。

      事情本身确实是好事,魏忠贤把持朝政、祸害了那么多忠臣,死有余辜,但在对阉党的处理方式上,朱由检采取的方式就有点太稚嫩

      把人简单地分为善恶两类,阉党都是恶人,那与其对立的东林党就是好人。殊不知,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是君子,而宦官也并非都是小人,何况在那样黑暗的年代,你想保全自身,有时候就必须向宦官低头,但这也不代表这人就是恶人。

      明朝也不止魏忠贤一个宦官,在他之前,好多朝代都有那么几个只手遮天的宦官,像王振、汪直,不过历任皇帝在他们的处理方式上,

      都不像崇祯这样爱憎分明,殃及这么多人

      影视剧中的汪直

      在这样的打击下,朝堂的政治生态平衡被打破了。自此除了一个东林党,便再听不到其他声音,皇帝想做出什么改变,一旦危及到了东林党的利益,这项政策将没办法推行开。

      平衡朝堂势力是每一个皇帝都需要做的

      就像清朝乾隆时期的贪官和珅,乾隆为什么没有处置,除了要把人留给下一代皇帝之外,乾隆也需要和珅来平衡朝堂势力,不是说你坐在高位,就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件事上,表现出的是朱由检不成熟的政治能力。这一点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影视剧中的朱由检

      02

      朱由检在登基后,可能是之前看了太多阉党迫害朝中大臣而毫无办法的场面,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手握实权。

      为了挽回大明局势,异常勤政,几乎就是

      乾纲独断,事必亲躬,二十多岁头发就已经开始白了,眼角有了皱纹,因此也有人说,就是因为他太勤奋,明朝才会灭亡的这么快的,这也不无道理。

      据史书记载,朱由检确实是勤政之君,又是亲自处理公文,又是召见群臣,很少休息,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加班狂人,有时候坐着就能睡着。

      影视剧中的朱由检

      而且朱由检在上位以来就发出“文官不爱钱”的号召,估计在他的心里,读书人就该一生清廉,不被铜臭味熏陶。

      而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在当皇帝的17年里,皇宫中没有开展任何建设,平时的吃穿也比较随意、不讲究,从这里看,朱由检具备了当一个明君特有的标签。

      可能是运气不太好,崇祯年间,突发很多天灾,崇祯十三年,爆发洪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老话说得没错,紧接着就开始瘟疫,还没解决完瘟疫,崇祯十四年开始出现旱灾和蝗灾。

      崇祯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瘟疫,崇祯十六年鼠疫。发生这么多的灾难,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这对国家来说是最头疼的事。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是损害国家根基,事实上,朱由检那是焦头烂额也没有处理好。

      明朝在那几年横尸遍野,亲友不敢悼念,也没人敢收尸,奇怪的是,鼠疫持续到清军入关就结束了。

      朱由检在位期间,一共下过六次罪己诏。

      第一次是在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攻入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放火烧了朱元璋曾经待过的寺庙,这可是赤裸裸打皇帝的脸。

      朱由检下令派兵剿灭叛军,同时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

      罪己诏

      ”,向天下人承认是他这个皇帝做得不到位,是朝廷决策失误。

      第二次是在崇祯十年,北方开始闹旱灾,百姓吃不饱饭,民不聊生,民间一片怨念,朱由检在祈雨后颁布第二次

      罪己诏。

      崇祯十五年是第三次,那时候可谓是内忧外患,对内李自成大败明军,杀害明朝将领,开封爆发洪水,无数百姓因此丧命;

      李自成

      对外,关外城池相继被清军占领,朱由检杀掉无意间泄露国家机密的大臣,明清彻底没有和谈的希望,十一月,清军攻入山东,俘虏大明百姓三十余万人,杀害官吏高达百人

      崇祯十六年到十七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又下过三次罪己诏,前两次是李自成和清军势力越来越大,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无数百姓无辜丧命。

      最后一次就是在朱由检自缴之前写下的,除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03

      虽然朱由检下了六次罪己诏,但上到朝堂,下到民间,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

      自古皇帝都多疑,朱由检更是,论起杀大臣的数量,朱由检在所有明朝皇帝中,最起码能排进前三,朝中大臣那是一批接着一批被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程度和魏忠贤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了,弄得很多有报国之心的人都不敢站出来发言。

      因为不相信朝中大臣,朱由检还经常调整管理,号称“崇祯五十相”。当然了这个说法也不太准确,朱由检只是换了五十个大学士,17个刑部尚书。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最后又走上了老路,开始培养大批太监。

      明太祖朱元璋也杀了很多大臣,但谁让人家本身自己能力够强,杀完了自己干活,也不影响朝廷的运转,作为从古到今唯一一个从南闯到北完成统一的皇帝,当然不是简单的。

      朱元璋

      朱由检能力差点不说,还杀了这么多大臣,导致大臣见到朱由检恨不得躲着走,连个心腹大臣都没有,群臣有意见也不敢发言,大臣不敢吭声,那他也不知道对不对,只能照着自己的调调走了。

      就说袁崇焕一事,本来袁崇焕已经用大炮打死努尔哈赤,开始占据上风了

      但朱由检还是疑心重重,然后就顺利中了皇太极设下的反间计,把袁崇焕凌迟处死了,尸体悬挂在边关示众,家也抄了。

      袁崇焕此人事实上一心为大明,忠心耿耿,身为兵部尚书,大明一级大将,被抄家后才发现根本就没有多少余粮。

      看到袁崇焕都没有好下场,副将

      祖大寿

      不免有点“唇亡齿寒”,转头就投奔了大金,还写了一封劝降信给外甥吴三桂,但这时候的吴三桂誓死不从,最后也同样跟随舅舅脚步归降大金,可能是觉得在大明看不到希望吧。

      其实明朝从来都不缺忠臣良将,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冒头的人都没有好下场,留下来的人也就开始装死闭口不谈了。

      而百姓呢,连年天灾,已经让人活不下去了,朱由检为了筹备军粮打清军、平压农民起义,在正常的赋税之外还增加了不少其他的饷,合成为“三饷”,这也成为朱由检一生中最令人诟病的点。

      在国家遭受天灾的时候,不想着开仓赈灾,还想着榨干老百姓最后一点余粮,从这点来看,大明是朱由检玩完的,一点都不夸张。

      04

      其实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时候,大明还没有走到穷途末路的地步,后来逃走的明朝残余势力不是就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还跟清朝抵抗了十八年之久。

      但从朱由检治理国家的手段上可以看出他有点轴,看待大臣,不是好的那就是坏的,既然是坏的那就杀了吧,大臣犯一点错,那也是杀。让他被人追着逃亡,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朱由检宁愿壮烈自杀,也不愿意苟且偷生。

      他自杀之前除了送走太子和几位皇子,逼得皇后妃子自杀殉国,更是亲自动手砍杀两个女儿,这样的个性,折腾亡国也是可以想到的。

      朱由检一生努力想励精图治重造祖宗基业,治国救国的决心比明朝很多皇帝都要强上许多,奈何自身能力不够且多疑,造成大明无人可用的局面,最后只得覆发自缢,以身殉国,本不该是一个亡国之君,却造就了亡国的局面。

      不过,如今也就是功过谁来说,皆看后世翻书人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