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和梅江最新规划大发展布局详细讲解分析
- 发布时间:2022-01-05 12:32
- 作者:www.yfxzm.com
近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梅州市梅县区大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州市城北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梅州市梅县区大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梅州市中心城区南部,规划范围东起梅江,西至梅汕高速,南至梅州中心城区界线,北至梅大高速,面积约12.5平方公里,主要涉及大和村、大沙村、大塘村、浒洲村四个行政村。
图1 大和片区区位图
二、规划原则
(一)依法规划的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
(二)公平、公正的原则
规划整体上应有一个通则式控制,即对于规划城市中近似区位、类似性质的片区、街区、地块应提出一致性的控制要求作为基础,再根据开发建设个体的个体差别,做出针对性的控制引导,体现公平、公正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充分结合大和片区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编制工作在充分调研与分析论证基础上,控制成果应有充分的依据和可行性,强化与规划管理的衔接,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功能定位
利用梅畲快线、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优势,完善教育、公共服务等设施,发展物流仓储功能,打造为城区提供优质农产品、近郊休闲体验等服务的城郊田园生活区和生态维育区。
四、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
(一)人口规模:规划区可容纳居住总人口约0.71万人(含0.56万村庄户籍人口)。
(二)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96.5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03.31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44.73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48.55公顷。
五、土地利用规划
综合大和片区现状,依据总体规划要求,衔接落实近期建设项目及村庄发展需求,并结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对各类建设用地细分,形成如下的用地布局。
图2 土地利用规划图
规划区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96.5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03.31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44.73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48.55公顷。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面积约5.5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17.38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14.32公顷,工业用地面积约2.76公顷,物流仓储用地面积约19.14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43.32公顷,公用设施用地面积0.48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0.40公顷。
六、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一纵一横”十字形主干路网结构,其中,一纵为梅畲快线,一横为落实总规规划的主干道。内部的次干道和支路顺应地形,与村道形成自由式道路网结构。
图3 道路系统规划图
规划范围内各等级道路规划要求如下:
城市快速路:现状梅畲快线,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40米。
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主要控制宽度为40米,设计时速40—60公里/小时,双向4车道。
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主要控制宽度为40米、30米,设计时速30—40公里/小时,双向4车道。
城市支路:道路红线主要控制宽度为18米,双向2车道。
村道: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8米以内,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采用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方法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划分为城市和乡村生活圈。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包括1个居住街坊;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以村为单位,设置3个村级生活圈。布局包括教育可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管理和社会福利、商业服务等五类设施。
图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教育科研设施:包括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扩建)。
医疗卫生设施:包括3处村级卫生站(现状保留)。
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活动站3处(现状保留)、老年活动中心3处(现状保留)、全民健身设施1处、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场地1处、村庄健身设施6处(现状保留)。
管理和社会福利设施:包括村委会3处(现状保留)。
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加油站1处、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
八、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绿地景观系统以自然山体及农田等农林用地为主,村庄内部小型公共绿地为辅。规划公园绿地约0.4公顷、农林用地约1019.79公顷。
九、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规划范围内保留现状1处村级污水处理站和1处梅县新城水厂给水泵站,规划新增2处村级污水处理站、1处污水提升泵站、2处开闭所、10座公共厕所、1座加油站。
《梅州市城北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梅江区城北镇行政辖区内,南、北分别与梅县区程江镇、城东镇相邻,西与梅江区扎上、干光、塔下、三村等村相连,东至长深高速。面积约30.15平方公里,涉及梅江区城北镇杨文、扎下、新田等9个行政村。
图1 城北北部片区区位图
二、规划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充分尊重现状,因地制宜,结合用地适宜性分析,严格基本农田、明阳寨森林公园等农用地、自然保护地保护,减少发展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
(二)协调性原则。
立足城乡统筹的战略高度,综合考虑规划区在整个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和特色,科学布局用地,充分协调好与周边其他区域的关系。
(三)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城北镇的发展需求,通过用地兼容性、地块和路网弹性控制等手段,采用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方式,对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山体、水体、绿地保护提出刚性规定,对局部开发和建设提出引导。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用地组织上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考虑不同类型用地及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兼容性,既要能满足现实要求,也要为未来的扩展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变化。
三、功能定位
规划区位于梅州城区近郊,是主城区外围重要的生态缓冲区。在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近郊相关配套产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成为梅州市城郊融合示范区、近郊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城区重要的郊野公园休闲区。
四、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
(一)人口规模:规划区可容纳居住总人口约1.37万人(含0.11万就业人口)。
(二)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69.60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142.93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78.62公顷,区域公用设施用地0.90公顷,采矿用地5.34公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41.81公顷。
五、土地利用规划
在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红线、河流水系等控制线的基础上,依据总体规划要求、衔接落实意向项目及村庄发展需求,并结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指南》(2014)对各类建设用地细分,形成如下的用地布局。
规划区总建设用地面积约469.60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142.93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78.62公顷、区域公用设施用地0.90公顷、采矿用地5.34公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41.81公顷。城市建设用地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1.81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7.25公顷,工业用地面积约53.52公顷,物流仓储用地面积约0.46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40.42公顷,公用设施用地面积6.05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132.30公顷。
图2 土地利用规划图
六、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主要依托国道G206、长深高速、梅平高速疏解过境交通,依托国道G206与规划外环路、县道X018、乡道Y120(规划提升为县道)等道路,共同构建规划区的交通联络体系,整体形成主次干道和村道相结合的城郊特色道路系统。
规划范围内各等级道路规划要求如下:
主干道道路红线主要控制为60m、40m,设计时速40—60km/h,双向4—6车道为主。
次干道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24m、30m,设计时速30—40km/h,双向2—4车道。
支路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12m、14m、18m、18.5m,双向2车道为主。
图3 道路系统规划图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采用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方法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主次分明”的多节点布局结构,包括5个主要服务节点和6个次要服务节点。布局包括管理、教育、文体科技、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设施。
图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管理设施:规划保留现状村委会。
教育设施:保留现状新新幼儿园和新田小学,按相关规范要求改造原崇德学校为杨文幼儿园。
医疗卫生设施:保留村级卫生站。
文化体育设施:保留现状新田村文化广场和上村村文化广场;结合规划范围内5个村委会设置文化活动室和阅览室;规划结合村内建设用地设置11处健身场地。
社会福利设施:保留现状梅州市红十字安康博爱医院(托老机构),占地约0.60公顷;规划保留现状杨文村老人活动中心和岭上村松柏联谊会;扎下村、上村村、新田村结合村委会各设置1处养老服务站。
八、绿地系统规划
依托现状水系和山体,构建“三带、三园”的绿地生态结构。
规划区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广场用地,总规模为132.3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8.17%。
九、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规划范围内保留现状2处村级污水处理站、1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1座加油站,规划新增1处工业污水处理站、4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处给水加压泵站。新增5处开闭所、12座公共厕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