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史探寻:《周礼》记载的周王朝的军事训练有哪些特点

      • 发布时间:2021-11-28 15:51
      • 作者:www.yfxzm.com

      周朝的军事由夏官司马系统负责,从夏官司马的职责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军队编制、军事管理以及军事训练的大概情况。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上古时期的军事,使当时的部分场景在我们心中具体、清晰起来,更会有新的发现,消除一些根深蒂固的误解。

      一、周朝每年定期举行四次大规模的军事训练。

      周朝的军事训练在春夏秋冬四季各举行一次,训练的名称不同,训练的内容也各有侧重。

      每年仲春时,教导士卒辨别各种指挥信号,进行基本的行进动作训练。当时的指挥信号主要是通过敲击不同乐器发出的,代表不同军事意义的各种声音。人们最熟悉的就是鸣鼓进攻,鸣金退兵,这里面具体包括了鼓、铎、镯、铙等乐器,上至天子,下至军将、卒长、伍长,不同的身份地位执掌不同的乐器。至于基本的行进动作,就是坐下、起立、前进、后退、快速、慢速、集合、散开等。毫无疑问,前面提到的四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就可以指挥士兵完成这些基本动作。

      每年仲夏,训练士兵在野外进行夜战之法,除了掌握基本的野外宿营外,更重要的是辨别各种徽识的意义,便于士兵在夜晚分辨敌我。徽识不是旗帜,而是各级带兵长官直接披在身上的特殊标志,上面还写着其所属的行政组织名称,有的还写着各自的职责。

      每年仲秋,训练士兵演习作战、辨别各种旌旗的意义。在司常的职责中就讲过旗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旗帜的制式、大小、颜色、旗面图形等方面的差别。此外,旗帜上还要写明各自的官名,职责。三国时曹操领兵出征,旗子上绣着大大的曹字,或许就是这种遗风。

      每年仲冬,主要教导士兵熟悉参加大检阅的各项制度,具体包括将士和兵车依号令前进、作击刺杀敌动作、撤军等三个项目。司马在检阅场竖三根标杆,彼此相距100米,再竖一根与之相距50米的标杆,以此为起点。军队集结完毕,一切部署妥当后,将士们听从指挥分别前进三次,前进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每次前进都要模拟战争状态,步兵每前进一次就击刺一次,射手射箭一次,如此连刺三下连发三箭,表示将敌人制服。打了胜仗后依次退兵,直退至出发点,大检阅结束。

      二、军事训练与另类实战紧密结合的训练特点。

      这里的另类实战既不是红蓝方的军事演习,也不是发兵与敌人真刀真枪的对战,而是畋猎。每年四季举行的四次大规模军事训练,同时也是四次大规模的畋猎活动。畋猎就是与野兽作战,让士兵在实际的战斗中去运用并熟练掌握各项战斗技能。

      虽然野兽并没有军队那样言明的纪律,也不会有策略有组织地与人对抗,但是野兽也会伤人杀人,和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有着一样的血腥色彩,同样可以使士兵体会到死亡的威胁和残酷。相比之下,人类战争中面对的敌人也是人,没有虎豹这样的凶残恐怖,因此采用畋猎的实战方式,有其独特的实用性。当将士们面对体型巨大凶狠残忍的猛兽如虎豹熊罴都毫无惧色,又怎么会惧怕跟自己一样的敌人呢!

      畋猎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通过打猎以获取野兽,用来祭祀、招待宾客、食用以及获取动物皮毛缝制皮大衣等皮革制品。一举两得,不得不说周人真是精于计算。

      从《周礼》记载的军事训练来看,当时的训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严格,倒像是一些基本训练而已。毕竟周朝的军队并不完全是由职业军人组成,还有大量由服役的平民组成的“民兵”。“民兵”解决了国家养兵的巨大开支问题,而付出的代价就是训练不足、斗志不坚引起的战斗力偏弱的问题。这样的“民兵”与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后的虎狼之师相比,有着质的差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