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千古历史典籍畅游夏商文化神秘色彩
- 发布时间:2022-01-19 16:10
- 作者:www.yfxzm.com
很多人初初接触中国历史,就先从一首“朝代歌”开始:“夏商周,春秋战,秦朝以后是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现在人教版历史教材还编有更详细的“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
还有香港版本的“朝代歌”:“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
从这些不同版本的“朝代歌”里,我们可以看到,夏、商、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三个朝代。
历史书上也明确说,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
可是,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剑桥中国上古史》根本不记载夏朝,洋学者固执地说,中华文明是从商朝开始的,夏朝是不存在的。
凭什么?!
西周初期文献《尚书》里,不知有多少处提到历史上的“有夏”或“夏”。周初大贤周公在《尚书》里说,夏朝统治了很长时间,但后来不顺应天命,被汤商革了他们的“命”,即所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是也。
先秦史学者朱凤瀚对此的看法是:“西周早期文献已言及夏,时克商未久,商遗民众多,如果周人生生地造出一个虚构的夏来,用以宣传周代商,犹如商代夏,是秉承天命,那么如何能使早已有历史典册的商遗民相信?”
中国最权威史书《史记》也郑重其事地记载了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政等重大事件,并把夏王的名字一代一代罗列了出来。
洋人凭什么说夏朝是不存在的?
洋人们认为,《尚书》中提到夏朝的那几篇文章属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伪造,而春秋距离传说中的夏朝灭亡时间已经快一千年了,写《史记》的司马迁生活年代距夏朝灭亡更久,有一千四五百年了。按照历史研究的普遍规则,必须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方可为信史,像《尚书》、《史记》这种晚了上千年的记载,只能是传说,根本不可信。
实际上,别说洋人不相信夏朝曾经存在过,他们是连商朝也否定过。
不过,我们的考古工作人员在殷墟不但找到了商朝人使用过的青铜器,还找到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即商王朝的政府档案,洋人这才闭口,再也不敢怀疑商朝的真实性。
由此可见,要让洋人承认夏朝的存在,我们就一定要通过考古发掘,找到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的文物证据。
那么,这些年来,相关的文物证据找到了没有呢?
有,很多。
比如说,2002年中国保利集团从国外购回来一尊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又称“豳公”)。这尊“遂公”经过除锈,上面的铭文全部显露,记载的是大禹治水的伟业。
瞧,洋人说《尚书》中提到夏朝的文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伪造的,但这尊“遂公”可是货真价实的西周产品!
还有,按照历史记载,夏朝的开始,肇始于大禹治水。
所以,大禹以及那场大洪水是否真实存在,也是证明夏朝是否存在的一个关键点。
西方学者、洋专家一直认为,大禹治水只是一个神话,就和《圣经》中“诺亚方舟”、印第安传说中“雷鸟与食人鲸”等等世界各国的神话、史诗和宗教故事中关于远古洪水的传说相类似。
可是,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庆龙研究员带领的一支国际科学团队经过实地考察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证实了那场大洪水的存在。
他们从官亭盆地范围内一处属于早期齐家文化、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喇家遗址研究起。
早在2005年,人们就在这遗址中发现了现存最古老的面条(小米制)。
在这次考察中,吴庆龙他们对喇家遗址内崩塌房屋中的若干孩童遗骨进行碳14断代检测,非常精确地将灾难发生的时间窗口缩小到了公元前1922±28年。
所谓的灾难,是地震和洪水。
喇家遗址先是毁于一场地震,但废墟之上有积石峡溃堤带来的洪水沉积物,证明洪水曾经在地震之后淹没此处。
也就是说,首先是地震引发了滑坡,滑坡形成了大坝,水因大坝而蓄积,最终溃决,暴发洪水。
至于这场洪水给黄河下游地区带来怎样的灾难,吴庆龙他们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溃坝造成的洪峰流速约是积石峡地区平均流量的500倍,达到约40万立方米/秒,属一万年内最大规模洪水。而与近代类似的溃堤洪水进行比较,积石峡洪水靠着它11~16立方千米的总量,可以轻而易举地横扫下游2000公里,并突破途经的各种天然屏障,给中原地区的每一个原始文明带去空前的灾难。
参与研究的美国珀杜大学教授达里尔?格兰杰承认,这次洪水“相当于大雨所导致的黄河洪灾规模的500倍以上”,“对于任何生活在黄河下游的人而言,这次洪水真的具有毁灭性”。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戴维?科恩说:“这是首次发现这种规模大到足以引起文化转型的洪水。”“如果大洪水真的发生过,那么夏朝也很有可能真的存在过。这两件事情是直接相关的。”
可以说,公元前1922年的这场洪灾,在规模和影响范围上完全达到了史书中描写的“九州
阏
塞,四渎壅闭”,成为下游地区农耕文明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难以磨灭的共同记忆,并在千家万户口口相传十个世纪之后由后人书写到正统信史中。
此外,众多史料都记载,夏朝都城斟
鄩
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而人们也真在伊洛平原地区找到了这座都城的遗址。
这座都城遗址的具体
们
置是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由于二里头遗址范围最大,堆积最厚,故定名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
经碳14测定,“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就在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时间与空间上与史书上记载的夏王朝完全一致。
除了强大的物证之外,还有人证。
甲骨文《大戴礼·少间》记:“成汤既受天命,乃放夏桀,散亡其佐,乃迁姒姓于杞。”商汤灭亡了夏朝后,封夏禹的姒姓后裔到杞地建杞国,以奉夏后氏祀。杞地就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因杞国是夏之延续,保存有夏礼,所以《史记》将其列为《世家》。而孔子为了了解夏礼,还曾经专门到过杞国考察过。
众多证据表明,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无可辩驳地存在过的朝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