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民俗经典文化 地区特色风情邀您欣赏!

      • 发布时间:2021-11-26 15:10
      • 作者:www.yfxzm.com

      1、闵行民族乐器制作。城隍庙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今北海路一带集聚了几十家乐器作坊。二三十年代,郑觐文创设的“大同乐会”邀集沪上乐器制作名师改良制造古今乐器一百余种。这些名师的成就及培养的一代高徒,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制作技艺的不断提升,使产品屡获殊荣,多次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和上海市优质产品奖,产品现已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上海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作品为古筝、二胡、琵琶等。

      2、闵行马桥手狮舞。据当地民间艺人回忆,手狮舞的流传在当地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手狮舞源于狮子灯,当地元宵灯会时人们爱提灯行街,而镇上街道狭窄,观者拥挤,提灯人便用竹竿撑起狮子灯,以利炫耀,手舞足蹈,以示欢乐,尤其是途经大户人家门口,摆开场子,尽情展示狮子灯,于是手带狮舞逐渐产生,成为当地别出心裁的民间舞蹈。

      3、陈行谣谚。陈行人说话不忌土气,方言口音独特,因此当地传说、歌谣、谚语等蕴藏量较大,记录丰富。尤其是清代至民国初,当地拥有几代“问俗闲翁”,汇编出《上海县竹枝词》、《沪谚》、《沪谚外编》等众多俗文学资料,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被中外民间文化研究者视作上海地区原创性代表作。

      4、华漕小锣鼓。华漕小锣鼓主要流行于闵行区华漕镇范家桥、连家桥及七宝镇、诸翟镇的相邻地区。这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旧时多在迎神、庙会、喜庆、丧事等场合出现,音乐风格往往红火热闹,感染力强。至清初,本地传人中有人欲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更为细腻、精致的演奏效果。

      相关推荐: